4月13日,中国科学院西北特色植物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联合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兰州化物所小组举办了手性分离分析专题论坛。
邀请了云南师范大学袁黎明教授、华中师范大学李海兵教授、南开大学孔祥蕾副研究员、天津大学王勇教授和重庆大学魏为力研究员5位专家,分别作了题为“手性色谱及手性高分子固膜”“手性纳米粒子和通道的设计构筑及其分析应用”“基于质谱-光解离光谱技术的手性分析”“环糊精精准修饰及手性拆分应用研究”和“基于无机功能材料的手性传感分析”的学术报告。论坛由院西北特色植物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邸多隆研究员主持,相关领域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参加了论坛。
手性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手性物质在生命活动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报告中,袁黎明教授首先介绍了自然界普遍存在的手性现象和其团队的研究方向,随后以手性色谱与手性高分子膜研究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为切入点,重点分享了不同种类的材料在手性液相色谱、手性气相色谱、手性高效毛细管电泳、手性薄层色谱等方面的应用以及手性高分子固膜的制备和应用研究。李海兵教授重点分享了其课题组近年来发展的基于手性纳米粒子(如量子点、贵金属纳米粒子等)和手性纳米通道在有机小分子、生物大分子和手性药物的快速、高效手性测定和手性分离中取得的系列研究进展。孔祥蕾副研究员的报告主要围绕质谱-光解离光谱技术,利用动力学行为、主客体化学、离子/分子反应、离子迁移光谱、红外光解离光谱等方法实现手性分析。王勇教授的报告围绕环糊精这一手性明星分子的精准修饰与手性拆分应用,重点展示了其课题组在三唑桥联环糊精色谱介质、正电咪唑鎓硫醚桥联环糊精色谱介质、具备协同效应的复式环糊精微纳结构介质的构建以及超灵敏快速手性分析新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魏为力研究员的报告则从手性研究的意义出发,重点展示了其课题组利用无机功能材料构建的手性传感新方法在快速荧光检测、高通量可视化手性分析以及天然/多组分复杂体系中取得的系列研究成果。报告结束后,5位报告人与在场的师生进行了探讨和互动交流,为药物室在该方面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袁黎明,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理工大学博士,日本名古屋大学博士后(JSPS)。现任云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党委书记。专注于手性分离分析研究,尤其是手性色谱和手性高分子膜。以第一或单一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270余篇,出版3部学术著作,获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
李海兵,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桂子”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和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先后在华中科技大学化学系、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获理学学士和博士学位。自开展独立研究工作以来,围绕环境和生物样品中低丰度组分的高灵敏、高选择性和准确测定,系统研究了一系列基于主客体原理的分析试剂。
孔祥蕾,中科院安徽光学与精密机械研究所博士。现任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曾在台北原分所做博士后,并在康奈尔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学系从事气相分子结构研究。主要从事气相离子化学、分析化学新方法以及有机与生物分子质谱和光谱研究。已发表论文90余篇。
王勇,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在天津大学获化学工程与工艺及法学双学士学位,天津大学应用化学硕士学位,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手性拆分及分子识别研究。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受邀编写3部英文专著章节、2部教材章节,申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
魏为力,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0年博士毕业于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随后到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稀土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主要从事化学生物学研究。2014年4月到重庆大学药学院工作至今,主要从事手性识别及手性传感、先进药物及生物分析手段开发等研究。发表论文40余篇,SCI他引1600余次。
袁黎明教授作学术报告 李海兵教授作学术报告
孔祥蕾副研究员作学术报告 王勇教授作学术报告
魏为力研究员作学术报告